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退役轉業后深藏功與名,毅然扎根在當時較為貧困落后的來鳳縣,為貧困地區的建設奉獻一生,這就是老黨員張富清的光榮事跡。
人們不禁要問,張富清老人為什么在取得了巨大榮譽后要如此低調,為什么自愿去最艱苦的地方工作,或許這就是張富清老人相比于戰爭年代的傳奇經歷更加令人敬佩的地方,他不僅僅是一位活著的傳奇,更是人們學習的標桿。
張富清老人每每說到自己慘烈的戰斗經歷總是面帶笑容,說到離去的戰友他卻忍不住落淚,在紀錄片中面對記者的提問,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思緒飄到遠方,眼睛濕潤:“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排、一個連的戰士,都倒下了。他們對黨忠誠,為人民犧牲。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有什么資格張揚呢?”直到后來,從張富清老人的筆記中,也看的出老人一直在巨大的矛盾中,直到有人提醒:把先進事跡講出來教育更多人,也是對黨和國家事業更大的貢獻,他才接受。比起自身的功勞,他更在乎戰友的離去;比起自身的痛苦,他更在乎別人的苦難;比起自身的名譽,他更在乎集體的榮譽;比起自身的前途,他更在乎國家的未來。
在艱苦奉獻中,不忘英雄本色。張富清先后在糧食局、三胡區公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單位工作,1975年51歲的張富清調任卯洞公社任副主任,他又一頭扎進不通電、不通水、不通路,地段更加偏遠的高洞管理區,這里幾十里地山連著山,村民的物資上不去,山貨下不來,不僅吃飯成問題,連日常出行都充滿危險,張富清認為修路是改善老百姓生活環境最重要的方式,于是他扛起鋤頭和村民們一起修起了路,而在修路的時候經常需要使用炸藥,可炸藥用不好要出人命的,當時誰也不敢用,就在這個時候又是年過半百的張福清第一個站了出來,人家問這個老頭怎么這么傻不害怕嗎,他說我碉堡都敢炸還怕什么。
張福清老人深刻的詮釋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在部隊中保家衛國,到地方上為民造福。我們不僅僅需要學習這位老黨員淡泊名利、一心為黨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還要學習他不斷突破自己身殘志堅的精神。
霍山法院官方微博
霍山法院官方微信